close




雲嘉南沿海地區,
于2004年正式掛牌成立第12個國家風景區,
鹽田印象、宗教風俗是這一帶的特色;
沿著17號省道前行,
就能攬盡這一帶的風光。



從嘉義縣布袋起始,
過台南縣沿海,
一直到台南市,
早年不是依靠為生的不是漁業就是鹽業,
其中,
最有名氣者莫過於七股,
七股潟湖的純淨,
七股鹽田的鹽山都是觀光客鏡頭焦點的最愛,
這個小漁村有著阡陌縱橫的虱目魚塭、
如雪的堆積鹽山,
站著滿滿的白鷺鷥的木麻黃防風林……
七股流露了迷人的氣質。 

 台鹽在七股有一座鹽山,
由於噱頭十足,
加上不收門票,
(只收汽機車停車費)
因此每逢假日就會吸引許多人前往遊玩.









鹽搭建的房子
聽說非常涼爽!!
在30多度的高溫下
 內還真的是很涼爽ㄋ!!



幾十公尺高的鹽山已經成了台灣三大景點之一,
不少頂著烈日爬到鹽山頂拍照紀念,
甚至有人直接嚐嚐看鹽山是什麼味道,
當然,
品嚐的結果一定是鹹滋滋的。


 
到鹽山遊玩,
可別忘了帶泳衣,
因為,
全世界除了以色列的死海之外,
就只有台鹽的這個不沉之海,
浮力大到人可以在水裡直接浮起來,
小孩玩得不亦樂乎,
開心得不得了,
但可要小心喔,
萬一整個人翻到水裡,
可是會鹹得連眼睛都睜不開。



七股鹽場
1934年日本國內化學工業日益發展,
工業用鹽需求量日鉅,
加上日本人對台灣所產的工業用鹽甚感興趣,
於是派員到台查勘,
經評選擇定七股鄉下山仔寮附近三千八百多甲的土地,
並訂定分期開發辦法。
第一期工程計畫面積為
393甲,
大部份為海灘地,
原訂三年完工,
但因工程進度不順,
延至
1938年四月才完成,
總計開闢面積為
363甲,
稱為七股台鹽區,
因為它比鄰側的南鹽區較早開闢,
又稱為舊台鹽。





七股鹽田第一期工程完工後,
日本政府因二次世界大戰擴大,
需鹽恐急,
為擴充產能,
於是在1938年六月成立南日本製鹽株式會社並著手興建新鹽田,
新的擴建計畫仍然以台灣製鹽株式會社(佔投資額二成)為主體,
加上由東京大日本鹽業株式會社(佔投資額五成)、
台灣拓殖株式會社(佔投資額三成),
總共集資一千萬日元,
總開墾面積為2,684甲,
其中採鹽面積約為1,137甲,
於1942年完工。
因新闢鹽田屬於南日本製鹽株式會社所有,
故稱七股南鹽,
以區別原有的七股台鹽。

 

  



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七股鹽田由長官公署接收經營,
1946年改由鹽務機關接管,
並將台鹽與南鹽合併歸七股場管理,
合稱七股鹽場,
1946年九月的一場颱風過境,
堤防潰決,
海水氾濫,
使得鹽田瀕臨全毀,
直到1948年才全部修復,
恢復晒鹽。



  1970年,
台鹽成立新鹽灘開發工程處,
開發海埔地鹽灘,
位於青鯤鯓東側的馬沙溝鹽區與後港鹽區就是在
1977年開發完成的,
總計面積
750甲,
而後歸入七股鹽場,
使得七股鹽場成為台灣最大的鹽場。


  在大量的使用機械採收後,
已經很少看到鹽工晒鹽與挑鹽的情景,
但七股鹽場在生產旺季時,
堆積的鹽山就像是一座座白綿綿的雪山,
在太陽底下發出閃閃晶光,
形成特殊的鹽分地帶景觀。





附近還有潟湖,
可搭竹筏一攬潟湖之美
七股潟湖是台灣地區碩果僅存,
兼具完整性、
自然性與代表性的潟湖,
也是西南沿海最具有生產力與多樣性的生態棲息環境。
當地漁民在潟湖中插蚵仔、施放定置網,
養殖文蛤、赤翅、黃錫鯛、石斑、黑鯛等。
此外,
由於七股潟湖具有濾化、淨化水質的功能,
可提供良好水質的海水給臨近的魚塭使用,
並濾化魚塭所排放出來的池水,
使得七股地區成為台灣海水魚類繁殖的重鎮。




水面寬廣的潟湖、
七股鹽灘海水沉澱池、
週邊的魚塭、田園農地、防風林與紅樹林,
造就了豐富的生態體系,
也吸引了無數的野鳥來這裡聚集,
與台南市安南區的四草同時成為台灣西部候鳥棲息的樞紐,
也是亞澳海線候鳥遷徙的中繼站。
到七股可別忘了到黑面琵鷺賞鳥區去看看喔!!

***此篇七股鹽場之內容摘自網路"尋訪七股潟湖"***
因文章未載明作者,
若有冒犯請告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一隻愛趴趴走的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