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來澎湖四天
幾乎每天都到天后宮 ,
第一天路經天后宮,
撇見一整排的燈籠
心想華燈初上點燈一定很美
怎知..
夜間拜訪
哇哩..
漆黑一片!!
第二天一早,
抱著虔誠的心
先到這兒拜碼頭上香保佑一切平安!!








這馬公市著名的國家一級古蹟,
是廟齡冠居全國的媽祖廟,
廟體為唐山名匠精心雕砌而成。

廟內雕樑畫棟、
刻工精細,
建築手法古樸雅緻。
至今已有四百年歷史,
是澎湖居民的信仰中心。












澎湖天后宮
歷史沿革:
   天后〈媽祖〉宮位在馬公市區的中央里,
是全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

有此一說
     天妃宮俗稱媽祖宮,
明代稱為「娘宮」、「媽祖宮」、「娘媽宮」等,
清康熙二十二年(西元一六八二年),
福建水師提督施琅率領軍隊進攻澎湖,
打敗明軍。
當時施琅認為能進攻取勝,
全靠媽祖顯靈相助,
於是奏請康熙皇帝加封。
清庭據奏許準,
並且特派禮部郎中雅虎專程來澎湖致祭,
表示敬意。
第二年,
康熙二十二年,
就正式加封為媽祖為天后。
從此,
媽祖宮又稱為「天后宮」,
地名「媽宮」。
民國九年日據政府改地名媽宮澳為「馬公街」,
從此「媽宮」成了「馬公」。























這3棟傳統澎湖老屋
其實才4,50年而已, 
是坐再山水沙灘旁的老者示意趴趴貓過去拍的
現在只剩一戶有人居住~
 








這是唯一還有住人老宅,
屋主伯伯很歡迎我跟橘子爸進屋參觀
他感慨的說,
因為屋後的排水溝比屋子地基還高,
為了住這兒,
還需要另外安裝抽水機將廢水抽到排水溝..
因為這樣,
旁邊的住戶都已經搬離了...







澎湖的春聯很特別,
通常我們貼在窗戶上的都只是一個"春"或"福"
在澎湖都是貼4個字的喔!!







日漸頹廢的老屋
窗櫺門板已腐壞







古榕形成的原因,
是由於受到東北季風風勢影響,
使樹枝長到一定高度便呈橫向生長,
而氣根自然下垂及地後,
又長成新幹,
歷經三百多年,
便造成今日盛大的局面。
為了保護枝幹,
通樑老樹的每一根樹枝都用木板包圍起來,
中間並搭起木架子及支柱支撐巨樹,
形成特殊景致。
樹下並設有石桌椅,
可供遊人在樹下納涼、品茗.







馬公中央老街
是澎湖群島開發最早的市街,
伴隨著媽祖宮(現天后宮)興旺的香火,
在清乾隆三十三年就己具有相當的規模.
 澎湖中央古街是台閩地區開發最早的漢人聚落,
開台天后宮、台廈郊會館、施琅祠、萬軍井、四眼井等古蹟,
展現四百年豐厚的歷史資源及獨特的環境風貌,
是極具文化資源及觀光產業價值的古街市。

















施公祠
位於天后宮左側中央街第一間。
施公祠主祀施琅神像,
施琅為明鄭成功部屬,
後投清任水師提督,
有功於朝廷,封靖海侯。
建祠年代大約是在清康熙35年左右,
又名施琅廟或將軍廟.







「四眼井」
位於馬公鎮中央街北端。
四穴井的開鑿年代沒有確切資料可查考,
但是媽宮自唐宋以後就是「東洋」航線的中繼站,
四孔井可能因位置低窪,
可匯集三方泉水而成為過往船舶之加水站,
因而逐漸被整砌成大井。
後來在附近居民逐漸增加後,
為維護汲水安全及秩序,
乃以石板鋪蓋,
上鑿四個井口,
據傳中央街舊名大井街,
即因本井而得名。

四眼井深約5.6公尺,
徑約2公尺,
逢旱不涸,
水質清涼,
本是極為優良的飲水,
但自從有自來水設施以後,
已變成了洗滌用的水井了。







澎湖城
又稱為「媽宮城」、「光緒城」
由於時代的變遷,市區的繁榮,
媽宮城經過數次拆除後,
今僅存西邊城垣〈約為原城的四分之一〉
供人懷古憑弔。







更多精采澎湖行在澎湖趴趴走

***本文之歷史文獻摘自網路***
若有侵權請告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一隻愛趴趴走的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