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林社區
位於臺南縣後壁鄉,
墨林舊屬菁寮聚落,
瀕臨八掌溪,
由於具有豐富的水資源,
故以遍植水稻為主要景觀,
也是嘉南平原的重要穀倉之一,
蜘蛛網狀的灌溉溝渠和四佈的水塘不僅是地方產業的源頭,
更和居民的生活有著血肉相連的關係。
在2000年12月30日
成立了介紹社區種種自然與人文風貌的「墨林農村文物展示館」。
該建築物為日治時代有「菁寮醫生」之稱的梁耀明先生之故居,
透過舊建築再利用的方式所打造出來的。
目前該文物館已典藏了近三百餘件由居民無償提供的各式傳統農具與生活用品。
該文物館雖屬臺南縣鄉鎮級的地方展示館,
然它不但老存了整個菁寮聚落發展過程中的集體記憶外,
每逢假日於文物館所舉行的「藺草編織教學」,
更傳承了一度瀕臨失傳的傳統農村技藝,
而近年墨林社區與地方文物展示館,
也期待藉由地方豐沛的水文化,
打造出的生活體驗且傳承的社區營造。
◎◎以上簡介擷取自墨林社區發展協會簡介摺頁◎◎
約莫4點來到這兒
太陽還是曬的會痛的
只是陽光沒那麼銳利了
柔和了些..
西照的陽光,
灑落在三合院的房舍裡
處處是迷人的光影~
陽光透過窗櫺灑落在古早灶前..
讓貓貓憶起了小時候
寒冬的夜抱著貓窩在灶前取暖,
幫阿嬤顧蒸年糕的柴火...
懷舊的屋子
懷舊的擺設
人的思緒也不知不覺飄回遙遠的回憶裡~
50-60年前
能使用到這金庫的人家
可是大戶人家ㄋ...
鄉下的午後
串門子時間
東南西北的聊~
好久不見這牛車了..
小時候,
貓貓家附近的農家,
幾乎戶戶都有養牛還有牛車
現在這些景象都只能再記憶中找尋了
這藺草編的手提袋,
300~400元
教藺草編的老師一直強調
這些手工編製的一點都不符合經濟效益...
因為太耗時耗工了~
這位就是藺草編織教學的老師,
她努力的滾著石球
目的就是要壓平三角型狀的藺草,
因為早貓貓到之前,
有一車遊覽車來參觀,
老師必須示範,
而這輾平藺草的工作只要一開始了就必須一次完成,
輾平的過程中斷了藺草就容易乾掉斷裂
老師說輾平到可以編織的程度大概還要1個小時..
當時老師的額頭上已經是大粒汗小粒汗囉..
真的很辛苦ㄋ!!
從藺草收割開始
中途還要經過1星期曬藺草
然後再花時間輾平藺草,
在到編織成成品..
約要花2個星期的時間...
由於耗費工時,
目前已不從事生產了,
這50多年前在這個小鄉鎮可是興盛的行業ㄋ..
隨著工業區的開發,
尼龍,塑膠袋的興起..
藺草編織日漸式微~
僅存提供文化參觀教學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