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是台灣古早的習俗
現在大家大概都不太知道了~
嬰兒成長過程中,
長牙齒時的忌諱處理。
一般所謂「七坐、八爬、九發牙」是描述小孩子初期成長發展階段,
大約七個月會坐起,
八個月會爬行,
九個月開始長牙 齒,
通常一次長二顆牙,
但如果有一次長一顆時,
稱為「孤齒」,
傳統以為這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
因而心生恐懼,
可能是「孤」跟「姑」同音,
所以要請小孩的姑姑洗米,
將洗米水煮沸沖泡牛奶給嬰兒喝,
就是「水米」;
也有人是將泡過水的米煮成稀飯給嬰兒吃;
還有一說是要姑姑買奶粉給嬰兒吃。
而如果嬰兒後腦勺頭髮 長得稀少,
都集中在頭頂的地方,
有明顯的一條界線,
即俗謂「生孤路」,
一般觀念擔心這樣的小孩會「走孤路」,
要由姑姑買鞋送小孩穿,
這就是所謂的
「生孤 路,穿姑鞋;發孤齒,食姑米」。
貓貓家的小珮宸
雖然她的"孤路"不是很明顯,
不過身為姑姑的貓貓,
還是買了2雙鞋給小珮宸 ...
至於那個"孤齒"
一開始還真的只長下方一顆,
但旁邊也慢慢有第二顆出現了
不過貓貓姑姑也可很勤勞的洗米煮粥給小珮宸吃ㄋ..
希望小珮宸順順利利的長大!!
這雙鞋鞋現在對小珮宸來說還太大
大概要2歳才能穿了
不過小公主鞋好可愛
也就買了..
給小珮宸的南瓜粥
熬的綿綿的喲~
全站熱搜